5D艺术网首页
商城
|
资讯
|
作品
|
博客
|
教程
|
论坛
登录
注册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来自:
性别:秘密
最后登录:2014-06-24
http://janexue.5d.cn/
首页
|
新闻
|
话题
|
博客
|
相册
|
艺术作品
|
社交关系
|
留言板
|
社交圈
2006/05/15 | 他们生于80年代,我们也是
类别(*“雪”兹寻觅 *)
|
评论
(0)
|
阅读(48)
|
发表于 15:09
前些天,我们智唐转发了《中国企业家》的封面文章"生于80年代",并要求全体同事阅读、学习、交流。重视这组报道的原因很简单,他们出身各异,地域不同,知识差别,但都生于80年代,我们也是;他们在互联网上搭起了舞台,很大很精彩,我们正在是;他们用理想、激情、技术以及对时代的把握创造了财富,开启了未来,我们希望也是。即使,我们不同于他们的创业理念,不同于他们的技术背景,不同于他们的事业愿景,也不同于他们的商业模式,甚至有时候对他们的"离经叛道"、"口出狂言"也不敢苟同(事实上,也学不来,如戴志康、茅侃侃的大学成绩)。然而,在受互联网经济浪潮的影响,对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迈克·戴尔、GOOGLE双星(佩奇和布林)的追崇,以及靠创意取胜促成产业方面,我们和他们是一种殊途同归。
他们,康盛世纪CEO戴志康(25岁),PCPOP网CEO李想(25岁),MySeeCEO邓迪(25岁)、总裁高燃(25岁)、CTO张鹤翔(24岁),163888翻唱网CEO郑立(24岁),MaJoy总裁茅侃侃(23岁),非常在线CEO赵宁(23岁),"创智赢家"畅网科技CTO陈曦(24岁)……作为成功的创业者,他们有成功者必然有的共同点,如激情、勇气、果敢、决断、坚持、创新、野心、专长。除此以外,他们还有属于我们这一代独有的机遇和特质。它远不是《极客与怪杰》(Geeks & Geezers)里归纳的那么单调,说是"年龄在21岁到34岁之间,从有记忆开始就与数字技术打交道,在30岁时的理想就是要改变世界,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也不像《中国企业家》那句"年轻多么可怕"或"数字技术改变了这一代人的命运"等话语这么有想像和渲染的余地。首先,我们这一代是很独立、很个性甚至有些很自我的一代,尽管有先行者韩寒、春树、李扬、满舟、李宇春等被作为"符号"、"标签"来概括我们这一代,但是80人的相继以不同身份、不同角色、不同贡献浮现出这个社会的事实恰恰证明,他们只是80一代的冰山一角,哪怕是"标签",也仅是某一类人的"标签",80一代的好戏才刚刚上演;其次,我们这一代是开始全面接触高科技,迎接现代化的一代。不得不承认,计算机和互联网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上个世纪90年代初,计算机开始普及,随后,互联网浪潮滚滚袭来,而此时的我们正是性格成型、思维定格的关键时期,就这样,计算机和互联网及其它们所倡导的生活方式完全融入我们这一代人的大脑和心灵,并且从此同生同长、血肉相连;还有,我们这一代是见多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并且积极追求新鲜、体验、创新、多元的一代。传统的因子在我们身上可能越来越少见,潮流的引领在我们行动上越来越多见。这是银币的两面。一面是我们可以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大胆想像果断行动;一面是我们可能缺少必要的根基沉淀,风平浪静中可以扬帆远航,一旦风雨往往就触礁沉船。
当然,对于80一代的理解还可以更多,只要角度不同。但对于21世纪的商业生活来说,戴志康、高然等一批80年代人已经为未来几年的"创业模式"(如果它也有一个套路的话)写下了开篇。和丁磊、陈天桥们是在大学毕业工作数年、攒够第一桶金之后才走上创业路的不同,和更上一代王石、冯伦们是经历过社会动荡的波折从"倒爷"开始的也不同,他们现在走的正是零成本、低门槛、精细度、重创意的新经济路线,跟以往以"技术为先"的互联网经济相比,现在的更讲究"内容为王",其创意产业倾向也更为明显。
一台电脑、一个人、一根上网线,就是互联网创业所需的全部投入。从戴志康、李想、邓迪、高燃、郑立、茅侃侃、陈曦这批"商界新势力"的传奇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创业模式"。我认为,在未来知本经济时代,类似的创业模式会成为主流,尤其对于那些想投身轰轰烈烈的创业行列,但苦于手头没钱没权没背景的人来说,它最有可能帮助你把梦想实现。就以李想为例,去年(2005年)其个人资产已达千万。在1999年创业初始,他吃住在家里,每个月的花费就是几百块的上网费,可头一年就进账十万。又如163888翻唱网的郑立,他全部原始投资就是自己为别人设计宠物网站挣来的两千元,以后每个月的成本就是要其团队四个小伙子生活费600元左右。再如高燃,他的100万启动资金只是来自一个想法(商业计划书),虽然这里面有一定的机遇成分(高燃结识了一个贵人),但在商业法则里,没有同情只有赏识,也就是说,是高燃对电子商务趋势的洞见和坚持换来了别人的投资,别无其他。前期不用太多投入,争取把一个好的创意整合成一个完善的商业模式,然后借助网络在宣传运作扩大影响以吸引风险投资,低风险,高回报,这是他们的惯用手法。这一点是其他行业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在创意产业初期并不一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同时要力求做到两点,一为内容的创新突破;二为媒介的畅通无阻。
另外,我们也注意到,这批"商界新势力"都有一整套基于互联网特性的"商业模式"。什么是商业模式?通俗地讲,是就是赚钱的方法;而严谨的解释是,企业经营的环境、企业需要实现的财务目标,以及在给定环境中实现既定的财务目标所需要的内部活动和能力。它是一种系统的设计,用于衡量和打造一个企业的健康状况和赢利方法。所谓企业的兴衰成败,其实就是企业自身商业模式接受市场检验或者根据市场自我调整的结果。郑立163888重庆翻唱网的成功除了创意取胜之外,就是因为有一个相对完善的商业模式。一个人把翻唱并录制的歌曲传到网上,天生的虚荣心会自然推动他把这首歌(也就是这个网站)在朋友圈里分享,甚至主动推送到大大小小的论坛中去,此时用户本身就成了一个免费而且积极的推销者。而听到这首歌的朋友们,或出于好奇,或出于欣赏,或出于兴趣,就会关注这个网站,甚至干脆把自己的翻唱歌曲也放到网上,从而形成一个强大紧密的宣传链条。接下来,只要技术没有问题,用户自然会越来越多,点击率会越来越高,群体间的关联度也就越来越密。随后,广告投入、音乐下载、注册会员、风险投资以及其他盈利渠道都可以适时跟进——这就是商业模式。目前,在博客风行的同时,人们开始思考博客的商业模式。虽然至今尚未有成熟的观点、获得认可的见地,但我认为,如果把博客的商业模式引向铃声下载,资讯订制、社区会员等盈利方向,从有点书生气的理想主义角度看,我是不能接受的。因为,这么一来所谓博客的商业模式跟传统门户网站的就没什么本质区别了,换言之,那时候的博客大概也已经该"改头换脸"成现在的新浪、网易了,博客还是那个博客吗?博客经济就是那个博客经济吗?这些问题还可以商榷,但商业模式之于创业的重要性不容置疑。
加里·哈默尔在《竞争大未来》中曾指出,企业要决胜未来,必须打破旧有的思想框架,以积极开放的胸怀去思考、接受不同的经营架构,把握未来趋势、建立战略布局、组织核心能力,从而在创新中掌握竞争优势。在此看来,我们的同龄人真的只是开始。正如王石所说,尽管他们的创业故事展现出令人振奋的精神和趋势,但现在就定义他们为"未来中国商业的脊梁"显然为时尚早。对他们(包括我们)而言,如何避免因为经验的不足而潜在的经营风险,如何克服因为知识的局限而引起的狭隘视野,如何消除因为团队的发展而带来的沟通障碍,如果能认识到这些问题并且富有成效地予以解决,他们成为未来中国商业主力军是迟早的事。同样,我们也有机会!
作者: 杨吉
0
评论
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
[99]
*真实自我"雪"*
[20]
*"雪"飞漫天*
[15]
*“雪”之小作 *
[11]
* 聆听“雪”声 *
[19]
*“雪”兹寻觅 *
[33]
* "雪"留言本 *
[1]